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会说话

品茗闻古丨文物故事——商有阑銎内式偃徽青铜戈

发布时间:2024-07-22 10:14 作者:管理员 浏览:230次

青铜戈.png

位于济宁市博物馆“济宁千秋”展厅的这件商有阑銎内式偃徽青铜戈,长23.1厘米,5.6厘米,重356克,是一件国家二级文物

商朝建立后,农业、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不断壮大,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直接的就是青铜器的铸造。可以说,商王朝创造了当时世界上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但在商朝时期,铜矿大多不在距离商都较近的中原地区,而是基本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南部地区,也就是“江南”。当时一般都是在开采地将青铜冶炼后铸成铜锭,再通过长江水路及陆路运回商都后,再进行青铜器的铸造。所以为了保证青铜这一战略物资输送线路的安全,以及应对周围虎视眈眈的敌人,商朝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进行作战,而青铜产量的增加又为前两个需求提供了条件,青铜兵器特别是戈的发展便水到渠成了。

戈是一种横向安装在木柄一侧、刃头尖锐呈刀剑形状的金属武器,是夏商周三代最为重要的进攻型格斗兵器。早期铜戈的主要进攻方式为啄击。到了周代,随着装柄方法的进步,戈才得以有效地进行勾割。由于铜戈尖部锐利,受力面积小,所以在进行啄击时压强极大、穿透力极强,杀伤性能十分可观。

为了使青铜戈在战斗时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商代在继承夏代青铜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其中最大的改进就是发明了阑,上下阑的出现使戈体与木柄的连接更加牢固。戈身后部上下突出部位叫阑,其作用有二:一是在战斗时防止戈后陷,从而影响戈的打击效果;二是将戈牢固固定在木柄上,以免戈在战斗时发生松动。当时的青铜戈与盾牌配合使用,装备于步兵,攻击方式依然是以啄击为主。因为对于步兵来说,在步战的情况下,手臂挥动是最为简捷最为有效的攻击动作,因此挥动手臂啄击是铜戈这种兵器最为有效的攻击方式。到了商代后期,战车的出现使铜戈不再局限于步战,也被装备于车兵进行车战。

以阑为界限,长方形的部分为“内”,用来装置木柄。商代戈有三种形式: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这一件为銎内式青铜戈,上面不仅有銎孔,还有“偃”式徽。内上圆孔叫穿,用绳子通过穿与阑将戈固定在木柲上。阑的另一侧较长部分叫援,呈三角形,前锋圆钝,上饰勾云纹,是戈用来杀伤敌方的部分。

在商代,戈已经在国家层面成了军事的物质化象征,是商代“武”文化的物质化象征。它与其他器物构筑的“文武合一”的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在起着积极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