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少年专区

欢聚一堂,何等快乐:古代文人聚会时都玩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0-11-19 09:10 作者:管理员 浏览:1080次

原创 杨益 国家人文历史

本 文 约 425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东晋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在会稽郡山阴(今绍兴市西南)的兰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聚会。聚会的一共四十二人。
春天本是最适宜游玩的季节,更何况在繁花似锦、绿叶成荫的江南山水之间?兰亭之处,山峰高耸险峻,翠竹森森,溪流澈澈。恰好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习习。
这次聚会的召集人,也就是此间的东道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这位被后世推崇为古今第一流的大书法家,时年虚岁五十一,此刻正心情愉悦地看着簇拥在周围的数十位名士。

王羲之像
这些人个个轻裘肥马,神采飞扬,举止潇洒。自打上山来,抬头看长空万里,青云丽日,环顾山野间草木茂盛,鸟兽活跃,都不禁感到胸怀开阔,清新朝气沁入心脾。加上魏晋之风,大家放浪不羁,也不必守什么规矩,端什么架子。一时间,笑语欢声,充满山谷。王羲之自己的几个儿子书法家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都在其中,虚岁只有十岁的幼子王献之也列于座下。而外来宾客中,最有名的当数三十四岁的谢安。这位在后来指挥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帝国,捍卫东晋社稷的名臣,此刻还在漫长的东山归隐中。
只是当时在场的人也许都没有想到,这一次的聚会,在日后成为了文人聚会的典范之一,留下“兰亭雅集”的美名。
曲水流畅,名士风流
王羲之和他的名士客人们,都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之辈,也大都厌恶麻烦的繁文絮节。所以他们的聚会,既没有安排华丽铺张的陈设,穿梭往来的仆人,也没有排布酒池肉林的山珍海味,入耳不绝的丝竹管弦。他们以天地为庐舍,以山水为装饰,以鸟鸣为音乐,一壶薄酒,几碟果品,一边赏玩美景,一边畅谈人生。
按照风俗,名士们进行了“修禊”。修禊的习俗来源于周朝,当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王羲之带领大家,来到溪畔,捧起清澈透凉的溪水,洗涤自己的面部和双手,还把溪水含入口中再喷出来,用洗漱的方式,清除过去一年身上的污秽。然后,他们又把美酒倒入溪水中,再用兰草蘸上带着酒味的清水,洒到自己身上。这样,希望驱赶身上的邪气,寻求未来的平安和生活的幸福。这种习俗,和少数民族春季里的“泼水节”有些类似。
修禊完毕,大家又做起了游戏。他们玩的,叫做“曲水流觞”。因为兰亭所在的地方,恰好有一条溪流环绕。名士们沿着溪流岸边一排就坐,然后用一个酒杯装了一些酒,放到溪水中,顺水缓缓流动。杯子流动到了谁的面前,谁就要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即席赋诗一首。如果写不出来,那就要罚酒三大杯。

在众人的欢笑和汩汩溪流声中,酒杯缓缓漂流。众人的目光跟随着杯子在席间蜿蜒飘荡。数十位名士,有的胸有成竹,宠辱不惊;有的忙着暗中准备自己的诗,故作镇定,口中吟哦;有的实在憋不出来,面色慌张,哭笑不得;还有的准备了一首得意之作,反而只盼着这流觞快到自己跟前,好一展雄才。是真名士自风流,而风流之间,也有人情百态。
待到日暮,统计众人成就。与会42位名士中,王羲之、谢安、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等11人,每人写了两首诗;王玄之、王涣之等15人,每人写了一首诗;王献之等16人没有写出诗来,每人罚酒三杯。这其中,作为主人与年长者的王羲之技压群雄:其他人写的诗,都是四到八句。而王羲之除了一首八句的四言诗,更有一首52句的五言长诗,表现出非同凡响的文才。
聚会结束,王羲之看着偏西的太阳,看着尽兴后难掩疲惫的名士宾客,不禁感叹:今日众人欢聚一堂,何等快乐。然而时光如梭,转眼之间这欢乐就要成为过往,再过数年、数十年,在座的人也将纷纷如落花湮灭消逝。然而这不寻常的一天难道真的就丝毫留不下痕迹么?应该留下点什么,让后人们能够从中感悟今天先辈们的情怀。
于是,王羲之组织大家,把聚会中写的这37首诗集结成册,称为“兰亭集”。王羲之自己,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奋笔疾书,为这本诗集作了一篇324字的序言。全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浑若天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也是中华书法界的极品。
“兰亭雅集”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斗转星移,风云变幻。短短八年之后,王羲之作古。数十年之后,东晋王朝寿终正寝。而名传千秋的《兰亭集序》真本,也在不到三百年后从世间消失。
但是,东晋名士们风流气质,并不曾被时间冲淡,反而吸引着后来风雅人们纷纷仿效。尤其发源于周朝的曲水流觞,从东晋后得到了大力发扬。兰亭因此也成为诗人、书法家们聚会的圣地。“兰亭雅集”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传统。
从此以后,文人墨客只要有机会,纷纷都想前往兰亭,组织结社吟诗,写出属于自己的兰亭集。每次聚会的规则各有不同。唐朝鲍防等人举办的兰亭雅集,采用的是联句,也就是第一人起句,其余宾客每人吟诗一句,最后由起句的人再收结。元朝时候贡师泰等人和清朝时候桑调元等人举办兰亭雅集,采用分韵式,即根据到会的人数,先编成一句字数固定句子,然后组织者将句子中的各字分配给参加者,每个人根据自己分配到的字韵来作诗。元末刘仁本组织了一次“续兰亭雅集”,让参加的人代替当年王羲之永和九年兰亭雅集中没有写出诗的王献之等16人作诗,称为“续诗”。而清朝时候杜甲组织的兰亭雅集,采用了唱和式,由主人吟诗,客人和韵。
王羲之这些效法者中最重磅的一位,要数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据说王勃曾在永淳二年,即公元683年春天的上巳节,率领一群诗人,在绍兴云门寺的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修禊活动,仿效王羲之三百多年前的兰亭之会。

王勃
可是,既然王勃羡慕兰亭雅集,为何不去兰亭,却要在云门寺的王子敬山亭呢?原来,这云门寺当年乃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旧居,而子敬就是王献之的字,王子敬亭,就是当年兰亭会这位最小参与者所常流连的山亭。更关键的是,云门寺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出家的地方,也是《兰亭集序》真本丢失的地方。
据说,智永和尚酷爱书法,对祖先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非常神往,决意重振祖传书法,于是在云门寺中苦练数十年。最后,他的书法水平虽不及祖先,却也是当世登峰造极。智永以百岁高龄去世,临死前把祖传的珍宝《兰亭集序》原本传给徒弟辨才和尚。辨才和尚也是一位书法家,将《兰亭集序》珍藏起来,不给外人看。可是,却还是招来了唐太宗。唐太宗接连派人来到云门寺,威逼利诱,智取强攻,终于将兰亭集序的原本弄到手,成为皇家的禁脔,据说更做为了自己死后的陪葬。这一书法绝世珍品,从此也就失传于人间。
王勃选择云门寺来进行这样一次诗会,多半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王羲之致敬。他还专门为这次诗会写了一篇序言,叫做《三月上巳祓禊序》,又名《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人称仅次于《兰亭集序》的诗会序言。举行了这次诗会后,王勃意犹未尽,同年秋天再次修锲于此,并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被王勃这么一带,云门寺王子敬亭,也继山阴兰亭之后,成为诗家向往之处。
原标题:《欢聚一堂,何等快乐:古代文人聚会时都玩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