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会说话

品茗闻古丨文物故事——茶叶末釉凤首壶

发布时间:2024-06-24 00:00 作者:管理员 浏览:365次

微信截图_20240624092842.png

位于济宁市博物馆“济宁千秋”展厅的这件宋茶叶末釉凤首壶,通高13.1厘米,腹径7.8厘米,底径4.5厘米,重 240克,出土于济宁市中区军分区工地。这件茶叶末釉凤首壶的整个壶身施以茶叶末釉,底部露胎,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特有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

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颇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唐代烧制瓷器并没有专门官窑作坊,都是在民窑中订烧,并没有形成专门的瓷种。明清之际,茶叶末釉不但没有消寂,反而由于颜色古朴清丽,极为雅致,一跃成为统治阶级最钟爱之釉色,雍正、乾隆两朝最为所重,成为宫廷秘釉,仅供皇室珍赏。

清代寂园叟《陶雅》中的这段文辞 “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矣。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豔於花,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由此可见茶叶末釉,美的恰如其分。

这件凤首壶色泽莹润光亮,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而得名。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的茶叶末釉,釉色温润鲜明,如万点金星隐于釉中,工艺精细,造型简约疏朗,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

器物的壶口为凤首状,张喙为流,有着花冠状凤冠,壶颈细长并装饰有数圈突弦纹,凤首后部与壶肩部有曲柄相连。

凤首壶式样始于隋唐,其出现与胡瓶的传入有关,是吸收萨珊、粟特风格并融合中国审美情趣的新式样,反映了唐宋时期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独特过程,是古丝路艺术交流史中的重要遗产。